yì
〈动词〉
(本作乂。形声。从刀,乂( yì )声。本作“义”。本义:割草)同本义 [mow;cut down]刈,断也。又,杀也。——《广雅》是刈是濩。——《诗·周南·葛覃》腰镰刈葵藿,倚杖牧鸡豚。——鲍照《代东武呤》又如:刈获(收割;收获);刈熟(指收割庄稼)杀 [kill]而又刈亡之。——《国语·吴语》及后世贪者之用兵也,以刈百姓。——《大戴礼记》〈动词〉
割取。如:「刈草」、「刈麦」。《楚辞·屈原·离骚》:「冀枝叶之峻茂兮,愿俟时乎吾将刈。」砍杀。《吕氏春秋·慎大览·顺说》:「刈人之颈,刳人之腹。」《新唐书·卷八五·窦建德传》:「我无罪,王何信谗,自刈左右手乎?」消灭。《国语·吴语》:「今天王既封植越国,以明闻于天下,而又刈亡之,是天王之无成劳也。」〈名词〉
割草的农具。即镰刀。《国语·齐语》:「时雨既至,挟其枪、刈、耨、镈,以旦暮从事于田野。」三国吴·韦昭·注:「刈,镰也。」姓。如五代时宋有刈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