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uó
〈动词〉
(形声。从火,勺声。本义:烧,灸)同本义 [burn;scorch;cauterize]灼,炙也。——《说文》皆忧心如火灼烂之矣。——《诗·节南山》笺征丝灼之。——《史记·龟策传》不可灼也。——《淮南子·泛论》唐虞点灼而毁议。——《楚辞》无若火始焰焰,厥攸灼叙,弗其绝。——《书·洛诰》又如:灼艾(燃烧艾绒熏灸人体一定的穴位);灼臂落发(烧炙手臂剃去头发。佛教徒表示自我忏悔的一种方式);灼火(燃火)烫伤 [scald]泉源沸涌,浩气云浮,以腥物投之,俄倾即熟,其中时有细赤鱼游之,不为灼也。——《水经注》照亮,用光亮照明 [illuminate]皆仆掩门户。以烛灼之,惧有野犬留厨下。——徐珂《清稗类钞》又如:灼灼(鲜明;明亮的样子);灼天(照亮天空);灼夜(照亮黑夜)〈形容词〉
通“焯”( zhuō)。明亮,鲜明 [bright;luminous]灼见三有俊心。——《书·立政》又我其克灼知厥若。灼绣颈而衮背。——潘岳《射雉赋》又如:灼灼辉辉(明亮炽盛);灼耀(明亮耀眼);灼如(昭明显赫的样子);灼粲(光辉灿烂);灼眼(明亮耀眼)明光;透彻 [penetrating]。如:灼知(明白了解);灼灼;灼戒(洞鉴);真知灼见焦急 [anxious]。如:灼急;灼热〈动词〉
炙、烧。如:「被火灼伤」。《国语·鲁语下》:「如龟焉,灼其中,必文于外。」照耀、照亮。清·徐珂《清稗类钞·盗贼类·盗有徒为贼》:「偕仆掩门户。以烛灼之,惧有野犬留厨下。」〈形容词〉
明显、明亮。如:「真知灼见」。《文选·曹植·洛神赋》:「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著急、急躁。如:「焦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