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汉语字典 > 正文
    拼音:
    注音:ㄉㄧˊ
    部首:
    五笔:QTOY
    五笔98:QTOY
    统一码:U+72C4
    郑码:QMUO
    仓颉码:KHF
    四角码:49280
    基本解释:狄 dí ㄉㄧˊ 中国古族名。春秋前,长期活动于齐、鲁、晋、卫、宋、郑等国之间,与诸国有频繁的接触。因为他们主要居住于北方,故又通称“北狄”(亦作“翟”)。秦汉以后,中国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统称。古代最下级的官吏。有力的麋鹿。古同“翟”,乐舞所用的雉羽。姓。
    详细解释: dí 

    〈名词〉

    (形声。从犬,亦声。本义:我国古代北部的一个民族)同本义 [Di nationality in ancient North China]中国古代民族名。分赤狄、白狄、长狄诸部,各有支系。因其主要居住在北方,故通称为北狄。又指秦汉以后,狄或北狄曾是中国中原人对北方各民族的泛称戎狄怀之。——《国语·晋语》夷狄益甚。——《史记·货殖列传》中国古代的低级职员 [inferior clerk]。如:狄人(古代掌乐的下级官吏)内司服掌王后之六服:揄狄、阙狄、鞠衣、展衣、缘衣、素沙。——《周礼·天官下·内司服》钟磬竽瑟必和之,干戚旄狄以舞之。——《礼记·乐记》

    国语词典

     dí ㄉㄧˊ 

    〈名词〉

    中国古代北方的民族。因主要居住在北方,故通称为「北」。秦、汉以后成为中原对北方各族的泛称。《书经·仲虺之诰》:「东征,西夷怨;南征,北怨。」《礼记·王制》:「北方曰,衣羽毛,穴居,有不粒食者矣。」姓。如唐代有仁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