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ī
〈动词〉
(形声。从手,比声。本义:反手打)同本义 [slap]。如:批他几个嘴巴;批颊(打耳光)引申为打、攻击 [beat;strike;attack]。如:批挞(敲打);批拉(搏击;扑打);批头竹片(衙役手中的打人竹片。一头扎紧,一头劈分细条);批难(抗击仇敌);批鳞(触犯君王和显贵)引申为刺入 [stab;prick into]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庄子》批示。用钢笔或铅笔在纸上或其他材料上写指示 [write instruction]。如:批文件;批作业;审批(审查批示);批帖(批文);批回(中央对地方官署奏请事宜的批复文书);批详(已批的公文);批子(支取银钱的批条);批反(批示答复)分析;评论 [analyse;comment]后人有《西江月》二词,批宝玉极恰。——《红楼梦》又如:揭批(揭发批判);批削(即批改);批拓(讥讽;轻视);批点(批评指画);批搨(即批评)排除;排挤 [get rid of;remove;push aside]。如:批黜(开除贬斥);批抵(排挤打击);批根(排斥,摈弃);批倾(犹排斥);批患(排除祸患)披露 [reveal]妙玉扶乩批出来,众人不解。——《红楼梦》〈量词〉
用为众多人或大批货物。如:一批游客;大批货物〈名词〉
评语 [remark on a piece of writing]。如:眉批(在书眉或文稿上方写的批注);朱批(用朱笔写的评语);批本(加有批语的著作本子);批尾(在别人著作后面加评论批注);批抹(犹言批注校改);批笔(对作品加的评语)[口]棉麻等未捻成线、绳时的细缕 [fibres of cotton,flax etc. ready to be drawn and twisted]。如:线批儿;麻批儿〈名词〉
上级回复下级且有所评论的公文。《儒林外史·第六回》:「严贡生看了这批,那头上的火直冒了有十几丈,随即写呈到府里去告。」附注在文件或书籍上的评语。如:「眉批」。棉麻等在未捻成线或绳时的细缕。如:「麻批」、「线批」。量词。计算成群的人或物品的单位。如:「一批旅客」、「三大批木材」。〈动词〉
用手击打。《左传·庄公十二年》:「遇仇牧于门,批而杀之。」触碰、攻击。如:「批亢捣虚」。《战国策·燕策三》:「奈何以见陵之怨,欲批其逆鳞哉!」排除、排解。《史记·卷七九·范雎蔡泽传》:「治乱彊兵,批患折难。」分开、分解。如:「把财产批成两部分。」在文件或文章上直接注明意见和评断。如:「批可」、「批阅」、「批准」。判断、评论。如:「批评」、「批判」。一种烹饪刀法。横面薄削。元·关汉卿《望月亭·第三折》:「这鱼不宜那水煮油煎,则是那薄批细切。」大量买卖。如:「批货」、「批发」。《镜花缘·第三二回》:「这个货单拿到大户人家,不过三两日就可批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