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ái
〈名词〉
(形声。从木,此声。本义:捆束的细木小柴)同本义 [faggot]大者可析谓之薪,小者合束谓之柴。——《礼记·月令》注乃取蒙冲斗舰十艘,载燥荻枯柴。——《资治通鉴》泛指木柴,小木散材,也指作燃料的木柴[firewood;wood]柴,小木散材也。——《说文》树枳棘与薪柴。——《楚辞·愍命》。注:“枯枝为柴。”是时东郡烧草,以故薪柴少。——《汉书·沟洫志》又如:柴荆(乡里用木板、荆条编制而成的门);柴禾(木柴;柴草);木柴;劈柴;柴水(打柴汲水);柴市(木柴交易处);柴山(生长矮小灌木杂草的山)枯枝,老木 [fuzz stick;old wood]。如:柴立(有如枯木的站立。也用来形容人清瘦的样子)姓〈动词〉
烧柴祭天。后又写作“祡” [burn firewood and worship heaven]岁二月,东巡守,至于岱宗,柴。——《书·舜典》柴望秩于山川。——《书·舜典》柴于上帝。——《礼记·大传》柴而望祀山川。——《礼记·王制》注:“柴,祭天告至也。”〈形容词〉
〈方〉∶ 干瘦,皮包骨 [bony]。如:柴毁(身体衰瘦如枯柴);柴瘠(骨瘦如柴)〈名词〉
供燃烧用的小木枯枝。如:「柴火」、「木柴」。《礼记·月令》:「乃命四监,收秩薪柴,以共郊庙及百祀之薪燎。」姓。如汉代有柴武。〈动词〉
烧柴祭天。《礼记·大传》:「柴于上帝。」唐·孔颖达·正义:「谓燔柴以告天。」保护、以柴塞护。《淮南子·道应》:「柴箕子之门。」〈形容词〉
用柴做成的。如:「柴门」。唐·王维〈送别〉诗:「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干瘦。如:「这只鸡太柴了。」参见「柴心儿 」条。柴 zhài ㄓㄞˋ〈名词〉
以竹或树枝编成的栅栏。通「寨」。如唐朝王维有〈鹿柴〉一诗。《三国志·卷五五·吴书·甘宁传》:「羽闻之,住不渡,而结柴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