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èng
〈名词〉
放在祭器里的谷物[grains in sacrificial vessel]盛,黍稷在器中以祀者也。——《说文》天子亲耕以共粢盛。——《谷梁传·桓公十四年》。注:“黍稷曰粢,在器曰盛。”又如:粢盛器皿,如杯、碗之类 [vessel]旨酒一盛兮。——《左传·哀公十三年》。注:“一器也。”食粥于盛。——《礼记·丧大记》春秋时国名 [Cheng state]。即郕。故址在今山东省宁阳县东北〈动词〉
把东西放进去 [laddle;fill]。如:盛水不漏(喻说理严密);盛饭用勺舀或运送 [ladle]。如:给他自己盛汤容纳 [hold]。如:礼堂能盛三千人〈方〉∶居住;生活 [dwell]豹子沟我也不想盛了,盛够了。—— 欧阳山《高干大》整饬;端正 [set to order]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左传》另见 shèng〈动词〉
用容器装东西。如:「盛饭」、「盛汤」。容纳。如:「箱子太小,盛不了这么多东西。」〈名词〉
古代装在食器里祭祀的谷物。《周礼·地官·闾师》:「不耕者祭无盛。」汉·郑玄·注:「盛,黍稷也。」盛 shèng ㄕㄥˋ〈形容词〉
兴旺、繁茂、丰富。如:「兴盛」、「旺盛」、「茂盛」、「丰盛」、「盛馔」。浓厚的。如:「盛情」、「盛意」。大规模的。如:「盛大」、「盛举」、「盛事」。〈副词〉
极,表程度之深。如:「盛怒」、「盛夸」、「盛赞」。《三国演义·第二三回》:「晔盛称操德,且曰:『丞相若记旧怨,安肯使某来结好将军乎?』」〈名词〉
姓。如汉代有盛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