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ēi
〈形容词〉
(形声。从心,非声。本义:哀伤;痛心)同本义 [grieved;sad]悲,痛也。——《说文》悲,伤也。——《广雅》忧心且悲。——《诗·小雅·鼓钟》我心伤悲。——《诗·召南·草虫》并于肺则悲。——《素问·宣明五气篇》至于悲谷。——《淮南子·天文》。注:“西南方之大壑也。言深峻,临其上令人悲思,故名。”何哭之甚悲也。——晋· 干宝《搜神记》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乐府诗集·长歌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又如:悲怆(悲伤);悲怨(悲痛怨恨);悲惋(悲伤惋惜);悲吟(悲伤哀叹);悲忧(悲伤忧虑);悲郁(悲伤忧郁);悲涕(悲痛的眼泪);悲哭(悲痛号哭);悲怒(悲痛愤怒);悲疚(悲痛);悲戚(悲痛忧伤);悲恻(悲痛)悲哀 [doleful]故遂忍悲为汝言之。—— 清· 林觉民《与妻书》又如:悲雨(因悲哀而泪下如雨);悲哽(悲哀哽咽)悲壮;悲凉 [solemn and stirring]戍角悲吟。——宋· 姜夔《扬州慢》又如:悲角(悲壮的号角声);悲风(凄厉的风声);悲默(忧伤沉默)悲愤 [grieved and indignation]余闻而愈悲。——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动词〉
眷念;怅望 [think of]游子悲故乡。——《汉书·高帝纪》。颜师古注:“悲谓顾念也。”又如:悲思(思念,怅念)哀怜;怜悯 [compassion;pity]悲予志焉。——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余悲之。——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感叹,慨叹 [sigh with feeling]悲哉世也。——明· 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可悲 [lamentable;sad]以此为治,岂不悲哉!——《吕氏春秋·察今》〈名词〉
悲哀,伤心[sorrow]。如:悲喜交集;悲欢离合悲叹 [sad with feeling]发其志士之悲哉?——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佛教语,愿解他人痛苦之心。悲是大乘佛教菩萨概念的基本特点[karuna]。大悲,拔一切众生苦。——《大智度论》。又如:慈悲;大慈大悲;悲智苦[hardworking]吾于佗文不知蹇涩,惟作诗甚苦,悲唫累日,仅能成篇。——宋· 胡仔《杜少陵三》〈动词〉
哀伤。唐·李白〈将进酒〉:「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唐·杜甫〈登高〉诗:「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思念、顾念。《诗经·豳风·东山》:「我东日归,我心西悲。」《汉书·卷一·高帝纪下》:「谓沛父兄曰:『游子悲故乡。吾虽都关中,万岁之后,吾魂魄犹思沛。』」〈名词〉
哀痛。如:「忍悲」、「含悲」、「乐极生悲」。唐·白居易〈新乐府·上阳白发人〉:「忆昔吞悲别亲族,扶入车中不教哭。」佛学中拔除众生痛苦的行为、心境。如:「慈悲」。〈形容词〉
哀伤的。《诗经·豳风·七月》:「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凄厉的。如:「悲曲」、「悲声」。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诗:「暖客貂鼠裘,悲管逐清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