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汉语字典 > 正文
    拼音:shí
    注音:ㄕˊ
    部首:
    笔顺:實笔顺:点、点、横撇/横钩、竖折/竖弯、横折、竖、横、竖 、横折、横、横、横、撇、点
    异体字:囸 实 実 宲
    五笔:PXFM
    五笔98:PXMU
    统一码:U+5BE6
    郑码:WDZL
    仓颉码:JWJC
    四角码:30806
    基本解释:

    實 shí ㄕˊ

    富裕。《説文•宀部》:“實,富也。”财富。《左傳•文公十八年》:“聚歛積實,不知紀極。”物资,器物。《左傳•宣公十二年》:“在軍無日不討軍實而申儆之。”满。《小爾雅•廣詁》:“實,滿也。”盛,填塞。《廣雅•釋詁三》:“實,塞也。”充实,使加强。《左傳•昭公七年》:“及即位,為章華之宫,納亡人以實之。”指坚实(力量强)的地方。《孫子•虚實》:“兵之形,避實而擊虚。”果实;种子。《詩•周頌•載芟》:“播厥百穀,實函斯活。”◎又结果实。《春秋•僖公三十三年》:“隕霜不殺草,李、梅實。”事实。《國語•周語上》:“賦事行刑,必問於遺訓,而咨於故實。”纯朴的品质。《淮南子•泰族》:“故民知書而德衰,知數而厚衰,知券契而信衰,知械機而實衰也。”真诚,不虚假。《左傳•宣公十二年》:“樂伯善哉!實其言,必長晋國。”验明;核实。《字彙•宀部》:“實,驗也。”据实陈报。《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南朝宋裴松之注引魏略》曰:“令國中凡有游户,皆使自實。”真实。《論衡•亂龍》:“夫圖畫,非母之實身也。”诚意;诚实。《廣雅•釋詁一》:“實,誠也。”哲学名词。指实际内容。与“名”相对。《莊子•逍遥遊》:“名者,實之賓也。”古代数学名词。指被乘数或被除数。与“法”相对。如以3除6或乘6,则6为实,3为法。《九章算術•序》:“以景差為法,表高乘表閒為實,如法而一。”中医术语。指邪气亢盛。《素問•玉機真藏論》:“脈盛、皮熱、腹脹、前後不通、悶瞀,此謂五實。”◎治疗方法之一,滋补。《金匱要略•腑臓經絡》:“夫治未病者,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當先實脾。”副词。?实在;确实。《左傳•隱公四年》:“此二人者,實弑寡君,敢即圖之。”?果然。《國語•晋語五》:“及欒弗忌之難,諸大夫害伯宗,將謀而殺之,畢陽實送州犂于荆。”?终于。《吕氏春秋•務大》:“其實無不安者,功大故也。”通“寔”。相当于“是”。《正字通•宀部》:“實,通作寔。”?此,这。《字彙•宀部》:“實,是也。”?即,就是。《左傳•莊公十八年》:“陳媯歸于京師,實惠后。”语气词。用于句中,加强语意。《左傳•昭公十一年》:“今兹諸侯,何實吉?何實兇?”姓。《通志•氏族略四》:“實氏,實沈之後。”
    详细解释:

    實 shí

    〈形容词〉

    (1) (會意。从宀,从貫。宀,房屋。貫,貨物,以貨物充於屋下。本義:財物糧食充足,富有)

    (2) 同本義[prosperous;well-to-do;well-off]

    實,富也。——《說文》

    實,滿也,塞也。——《小爾雅》

    實,榮也。——《墨子經上》

    有者爲實,故凡中質充滿皆曰實。——《素問·調經論》

    而君之倉廩實,府庫充。——《孟子·梁惠王下》

    管子曰:「倉廩實而知禮節。」—— 漢· 賈誼《論積貯疏》

    公家虛而大臣實。——《韓非子·亡徵》

    又如:殷實;實核(種子);實谷(子粒飽滿的穀類作物)

    (3) 真實;誠實 [true;dependable;honest]

    實,誠也。——《廣雅》

    夫圖畫,非母之實身也。——《論衡·亂龍》

    虛則知實之情。——《韓非子·主道》

    今人又言心電感應有道,吾亦望其言是實。——清· 林覺民《與妻書》

    又如:實充(老實);實受(忠厚老實);實業(實際業績);實跡(真實的證據,事實);實拍(實在的);實丕丕(實呸呸、實坯坯。都指實實在在);實志(真實的心願);實理(真實的道理);實音(確實的消息);實戶(實際戶數);實支(實際支出);實年(實際年齡);實務(實際事物);實福(實際的幸福);實禍(實際的禍害)

    (4) 廣大 [extensive;vast]

    節彼南山,有實其猗。——《詩·小雅·節南山》

    (5) 堅實;堅強 [solid;firm]

    兵之形,避實而擊虛。——《孫子·虛實》

    又如:實落(結實;實實在在);實拍拍(形容硬、結實);實祕祕(嚴嚴實實);實癖癖(硬鼓鼓);實堅(堅定)

    词性变化

    實 shí

    〈名词〉

    (1) [wealth]

    聚斂積實。——《左傳·文公十八年》

    令尹問蓄聚積實。——《國語·楚語》

    好實無厭。——《禮記·哀公問》

    恥費強實。——《禮記·表記》

    吾有卿之名,而無其實。——《國語·晉語》

    庭實設。——《儀禮·聘禮》。注:「乘馬。」

    庭實,貢獻之物也。——《後漢書·班彪傳》注

    其君子尊仁畏義,恥費輕實。——《禮記·表記》

    又如:積實(積累財富)

    (2) 果實;種子 [fruit]

    草木之實。——《禮記·祭統》。注:「菱芡榛慄之屬。」

    實函斯活。——《詩·周頌·載芟》。箋:「種子也。」

    復蒂下生蓬,蓬中結實,亭亭獨立。——明· 李漁《閒情偶寄·種植部》

    用實者成實時採。——宋· 沈括《夢溪筆談》

    又如:結實

    (3) 實際,事實 [reality;fact]

    今以實校之,彼所將中國人不過十五六萬。——《資治通鑑》

    較秦之所得,與戰勝而得者,其實百倍。—— 宋· 蘇洵《權書·六國論》

    又如:實情

    (4) 物資,器物 [material]

    在軍無日不討軍事而申儆之。——《左傳》

    (5) 結果,效果 [effect]

    畏懼存想,同一實也。——王充《論衡》

    (6) 誠實的人 [honest person]

    此皆良實,志慮忠純。——諸葛亮《出師表》

    實 shí

    〈副词〉

    (1) 真正地;確實;實在 [really;certainly]

    瞻望弗及,實勞我心。——《詩·邶風·燕燕》

    蘭芝仰頭答:理實如兄言。——《玉臺新詠·古詩爲焦仲卿妻作》

    故自汝歸後,雖爲汝悲,實爲予喜。——清· 袁枚《祭妹文》

    又如:實供(如實招供);實屬謠言;實有其事;實然(真實;實在);實稔(確實成熟了)

    (2) 果然 [certainly]

    畢陽實送 州犁於 荊。——《國語》

    (3) 終於 [finally]

    其實無不安者,功大故也。——《呂氏春秋》

    (4) 實際上 [actually;in fact]

    或說處殺虎斬蛟,實冀三橫唯餘其一。——《世說新語·自新》

    傳者因謂小孤廟有彭郎像,澎浪廟有小姑像,實不然也。——宋· 陸游《過小孤山大孤山》

    實 shí

    〈動〉

    (1) 充滿;充實;填塞 [fill with]

    實其言,必長晉國。——《左傳·宣公十二年》

    狗馬實外廄。——《戰國策·齊策四》

    將以實籩豆奉祭祀、供賓客乎?——明· 劉基《賣柑者言》

    乃出圖書,空囊橐,徐徐焉實狼其中。——馬中錫《中山狼傳》

    又如:實牣(充滿;充實);實實窒窒(擁擠不堪的樣子);實心(充塞於心);實窒衚衕(死衚衕);實邊(充實邊疆);實稟(充實糧倉)

    (2) 實踐;實行 [practise]。

    如:實其言(實行其所說的事)

    (3) 結果實;結子實 [fruit]

    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實者有矣夫。——《論語》

    (4) 使加強,充實 [strengthen]

    徙民實邊。——《漢書·晁錯傳》

    (5) 察實;覈實 [check]

    閱實其罪。——《書·呂刑》

    (6) 即,就是 [namely]

    我之先君,實汝伯兄。——明· 方孝孺《祭從兄希聲》

    (7) 據實陳報 [report]

    令國中凡有遊產,皆使自實。——《三國志》引《魏略》

    常用词组

    實報實銷 實測 實誠 實詞 實打實 實彈 實地 實度 實付 實感 實幹 實話 實話實說 實惠 實禍 實績 實際 實價 實踐 實景 實據 實況 實力 實例 實錄 實落 實情 實權 實缺 實施 實時 實實 實實在在 實事 實事求是 實數 實體 實物 實習 實習生 實現 實像 實效 實心 實心實意 實心眼兒 實行 實學 實驗 實驗室 實業 實業家 實意 實用 實在 實則 實戰 實證 實值 實職 實至名歸 實質

    国语词典

    實 ㄕˊ shí

    〈形容词〉

    充足、富裕。
    如:「殷」。
    《孟子·梁惠王下》:「君之倉廩,府庫充。」

    填滿而沒有空隙的。
    如:「實心」。
    《淮南子·氾論》:「察子之事,田野蕪,倉廩虛,囹圄。」

    真誠不虛偽。
    如:「誠無欺」、「忠」。
    《文選·諸葛亮·出師表》:「此皆良,志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

    真正、真確。
    如:「實話」、「實情」、「真才實學」。

    〈名词〉

    植物的種子、果實。
    如:「開花結」。
    《莊子·逍遙遊》:「魏王貽我大瓠之種,我樹之成,而五石。」

    事跡。
    如:「事」、「史」、「寫」。

    哲學上指內容。與「名」相對。
    如:「有名無」、「名實相符」。

    〈動〉

    充滿、加強。
    《三國志·卷五四·吳書·周瑜傳》:「乃取蒙衝鬥艦數十艘,以薪草,膏油灌其中,裹以帷幕,上建牙旗,先書報曹公,欺以欲降。」
    《新唐書·卷一一五·狄仁傑傳》:「損四鎮,肥中國,罷安東,遼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