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汉语字典 > 正文
    拼音:
    注音:ㄐㄩˋ
    部首:
    五笔:HAE或HAEP
    五笔98:HGEP
    统一码:U+907D
    郑码:IHGW
    仓颉码:YYPO
    四角码:31303
    基本解释:遽 jù ㄐㄩˋ 急,仓猝:遽尔(突然)。遽死。遽然。匆遽。惊惧、慌张:遽色。惶遽。古代报信的快马或驿车:乘遽而至。遂,就:“塘有万穴,塞其一,鱼何遽无由出?”
    详细解释: jù 

    〈名词〉

    (形声。从辵( chuò),表示与行走有关,本义:送信的快车或快马)同本义 [post car or horse]遽,传也。——《说文》以待达穷者与遽令。——《周礼·大仆》掌邦国传遽之小事。——《周礼·行夫》。注:“若今时乘传骑驿而使者也。”且使遽告于郑。——《左传·僖公三十三年》。注:“传车。”士曰传遽之臣。——《礼记·玉藻》又如:遽人(驿卒;传达命令的人);遽驿(传车和驿马);遽传(驿车和传舍);遽委(驿站车马和储存的粮食)乡名 [Ju village]。在今河北省元氏县附近

    〈副词〉

    立刻;马上 [immediately;at once;in no time]遽兴姜戎。——《左传·僖公三十二》北亦未敢遽轻吾国。——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遽扑之。——《聊斋志异·促织》遽以不变名之。——[英]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又如:遽诺(马上承诺、答应);遽理(马上或很快处理);遽即(立即)就,竟 [then]岂遽善游哉。——《吕氏春秋·察今》此何遽不能为福乎?——《淮南子·人间训》遽惊谢曰。——清· 周容《芋老人传》遽躬蹈之。——清· 袁枚《祭妹文》

    〈形容词〉

    惊慌 [frightened]又如:遽惶(惶遽,惊慌);遽惕(惶恐戒惧);遽戚(敬畏的样子);遽容(恐惧的脸色)十分贫困,窘迫 [very poor]远近久承公名,令于是大遽,不敢移公。——《世说新语》急忙,匆忙 [hastily;hurriedly]遽数之不能终其物。——《礼记·儒行》公惧,遽见之。——《国语·晋语》遽契其舟。——《吕氏春秋·察今》遽曰:“为两郎僮,孰若为一郎僮耶?”——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又如:遽别(急速分别);遽步(急步快走);遽忙(匆忙);遽几(急切期求);遽淹(迅速而逝)快,迅速 [quick;fast]本乎疾者其势遽,故难得以晓也。——刘禹锡《天论》

    常用词组

    遽尔 遽然 遽色 

    国语词典

     jù ㄐㄩˋ 

    〈名词〉

    驿车。《尔雅·释言》:「,传也。」晋·郭璞·注:「皆传车驿马之名。」《左传·昭公二年》:「闻之,惧弗及,乘而至。」

    〈动词〉

    惊慌、恐惧。《楚辞·屈原·九章·惜诵》:「众骇以离心兮,又何以为此伴也?」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风起波涌,孙、王诸人色并。」

    〈形容词〉

    急忙、迫促。《国语·晋语四》:「(头头)?谓谒者曰:『……国君而雠匹夫,惧者众矣。』谒者以告,公见之。」《礼记·檀弓上》:「故丧事虽,不陵节。」窘迫。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远近久承公名,令于是大,不敢移公。」

    〈副词〉

    忽然、突然。如:「闻」、「欲行止」。《聊斋志异·卷四·促织》:「见有虫伏棘根,扑之,入石穴中。」

    〈连词〉

    遂、就。《汉书·卷四三·陆贾传》:「使我居中国,何不若汉。」《文选·左思·魏都赋》:「虽自以为道洪化以为隆,世笃玄同,奚不能与之踵武而齐其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