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ǐ
擬 nǐ ㄋㄧˇ
揣度,推測。《説文•手部》:“擬,度也。”《易•繫辭上》:“擬之而後言,議之而後動,擬議以成其變化。”效法;摹擬。《楚辭•王逸〈九思•怨上〉》:“復顧兮彭、務,擬斯兮二蹤。”比擬;類似。《荀子•不苟》:“言己之光美,擬於舜、禹,參於天地,非夸誕也。”指向;比劃。《漢書•蘇建傳附蘇武》:“(衛律)復舉劍擬之,武不動。”打算;准備。《齊民要術•收種》:“至春,治取别種,以擬明年種子。”擬定。《後漢書•公孫瓚傳》:“觀紹所擬,將必階亂。”起草;撰寫。《宋史•李綱傳上》:“至是,(宋)齊愈論(李)綱三事之非,不報。擬章將再上,其鄉人嗛齊愈者,竊其草示綱。”通“疑”。《漢書•揚雄傳上》:“枳棘之榛榛兮,蝯貁擬而不敢下。”擬
儗、懝 nǐ
〈動〉
(1) (形聲。从手,以聲。本義:揣度,猜測)
(2) 同本義 [conjecture]
擬,度也。——《說文》
行止而擬度焉。——《周禮·射人》注
擬之而後言,議之而後動。——《易·繫辭上》
先生說的可單是擬題?——《儒林外史》
又如:懸擬(憑空虛構);擬足(揣度腳步);擬度(揣度;推測);擬跡(揣度足跡);擬題(應試舉子揣度命題)
(3) 類似;比擬 [similar;analogous;compare]
復舉劍擬之。——《漢書·李廣蘇建傳》
客以劍擬王,王頭隨墮湯中。(擬:比劃,作砍的樣子。「擬」後有「於」省略。客用劍向楚王一比劃,楚王的人頭就落到開水裏。——晉· 幹寶《搜神記》)
非它山可擬。——宋· 陸游《過小孤山大孤山》
不可擬小孤。
擬之如天。——清· 黃宗羲《原君》
又如:擬主(自比作主人);擬製(比擬其規模製度);擬物(修辭方法之一。把人擬作物或把物擬作人,或把甲物擬作乙物);擬倫(比擬;倫比);擬容(形貌上的比擬);擬聖(比擬聖人);擬質(比擬)
(4) 效法 [follow the example of]。
如:擬製(仿效帝王制度);擬法(效法);擬則(效法;模仿);擬跡(仿效);擬效(仿效);擬聖(仿效聖人);擬範(效法);擬學(仿效);擬憲(效法)
(5) 模仿 [imitate]
衡乃擬 班固《兩都》作《二京賦》。——《後漢書·張衡傳》
又如:模擬(模仿);擬經(模仿經典);擬水(古代祭祀儀式中模擬盥洗的動作);擬託(模擬假託);擬象(謂模仿其狀);擬貌(摹擬描摹);擬儀(模仿其法度;仿效)
(6) 打算 [intend]
擬用左通政。——清· 張廷玉《明史》
又如:擬作(準備有所作爲);擬待(打算);擬蹤(打算達到);擬託(打算委託)
(7) 擬定 [work out]。
如:擬用(擬定使用);擬論(指擬立爲太子之說);擬題(擬定題目)
(8) 起草 [draw up]
命君擬旨。——清· 梁啓超《譚嗣同傳》
又如:草擬(起草;初步設計);擬製(草擬製訂);擬奏(起草奏章;準備奏呈)
擬 ㄋㄧˇ nǐ
〈動〉
揣度、估量。
《易經·繫辭上》:「擬之而後言,議之而後動,擬議以成其變化。」
《紅樓夢·第九四回》:「究竟那些人能彀回家不能,未知著落,亦難虛擬。」
比照、相比。
《荀子·不苟》:「言已之光美,擬於舜禹,參於天地,非夸誕也。」
南朝梁·沈約〈長安有狹斜行〉:「咸陽不足稱,臨淄孰能擬。」
摹擬、仿效。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撒鹽空中差可擬。」
《紅樓夢·第四五回》:「遂成『代別離』一首,擬『春江花月夜』之格,乃名其詞曰『秋窗風雨夕』。」
比劃。
《漢書·卷五四·蘇建傳》:「復舉劍擬之,武不動。」
打算、想要。
唐·秦韜玉〈貧女〉詩:「蓬門未識綺羅香,擬托良媒益自傷。」
宋·李清照〈武陵春·風住塵香花已盡〉詞:「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
起草、編寫。
如:「草擬」、「如擬」。
《醒世恆言·卷二五·獨孤生歸途鬧夢》:「那白氏把心中之事,擬成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