ài
礙 ài ㄞˋ
妨害,限阻:妨礙。阻礙。礙事。障礙。礙
礙 ài
〈動〉
(1) (形聲。从石,疑聲。本義:妨礙,阻擋)
(2) 同本義 [prevent;stop]
礙,止也。——《說文》
限至曰礙。——《通俗文》
孰能礙之。——《列子·力命》。注:“止也。”
礙諸以禮樂。——《法言·問道》。注:“限也。”
直視無礙——吳均《與朱元思書》
咱們別在這裏礙手礙腳的——《紅樓夢》。
又如:礙手礙腳
妨礙別人做事,使人感到不方便;障礙(擋住道路,使不能順利通過;也指阻擋物);礙着臉(難爲情,怕傷情面)
(3) 遮蔽;掩蓋 [cover;screen]
雲霧不礙其視。——《列子·黃帝》
四角礙白日,七層摩蒼穹。——岑參《與高適薛據同登慈恩寺》
(4) 牽掛 [worry]
洞同覆載,而無所礙。——《淮南子·繆稱》。注:“掛也。”
那時我身入空門,一身無礙,萬緣俱寂。——《兒女英雄傳》
礙 ㄞˋ ài
〈動〉
阻止。
《說文解字·石部》:「礙,止也。」
宋·范成大〈四時田園雜興〉詩六○首之四○:「靜看簷蛛結網低,無端妨礙小蟲飛。」
限制。
漢·揚雄《法言·問道》:「聖人之治天下也,礙諸以禮樂。」
妨害。
如:「有礙觀瞻」。
《鏡花緣·第三九回》:「命名相同的甚多,亦有何礙。」
掩蔽。
唐·方干〈題報恩寺上方〉詩:「巖溜噴空晴似雨,林蘿礙日夏多寒。」
牽掛。
《兒女英雄傳·第二二回》:「那時我身入空門,一身無礙,萬緣俱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