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án
難 nán ㄋㄢˊ
鳥名。也作“?”。《廣韻•寒韻》:“難,《説文》作?,鳥也。”困難;不易。《玉篇•隹部》:“難,不易之稱。”《廣韻•寒韻》:“難,艱也,不易稱也。”使困難;使感到困難。《史記•樗里子甘茂列傳》:“應侯欲攻趙,武安君難之,去咸陽七里而立死於杜郵。”《左傳•哀公十二年》:“今吴不行禮衛,而藩其君舍以難之。”厭惡;忌恨。《戰國策•中山策》:“司馬憙三相中山,陰簡難之。”不能;不好。如:難聽;難吃;難看。《戰國策•中山策》:“且張登之為人也,善以微計薦中山之君久矣,難信以為利。”通“戁”。?恭敬。《禮記•儒行》:“儒有居處齊難,其坐起恭敬。”?惶恐。《荀子•君道》:“故君子恭而不難,敬而不鞏。”方言。如今,現在。《海上花列傳》第四回:“王老爺難也有點勿老實哉!陸裏去想得來好主意,説來噪城裏!”姓。《廣韻•寒韻》:“難,姓。百濟人。”難
難 nán
〈形容词〉
(1) (形聲。从隹( zhuī)堇聲。从隹,與鳥有關。①本義:支翅鳥。②假借爲困難)
(2) 困難;艱難;不容易 [difficult;hard;troublesome]
非爲織作遲,君家婦難爲。——《玉臺新詠·古詩爲焦仲卿妻作》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 李白《蜀道難》
又如:難句(難得的佳句);難老(難於衰老);難行(難於施行;不容易走);難治(不容易治理);難航(不易舟行);難期(難及,難於企及);難義(不易索解的辭旨);難極(不易窮盡);難疑(相互討論不易索解,心存迷惑的要義);難乎爲繼(指前人做得太好,不易照樣繼續下去)
(3) 不可;不好 [hardly possible;bad]
桓譚作論,明弱水之難航。—— 漢· 王褒《靈壇碑文》
難
難 nán
〈動〉
(1) 爲難,畏難;感到困難 [feel difficult]
今寇衆我寡,難與持久。(難與,“難與之”的省略。之,指代曹軍。)——《資治通鑑》
難測也。——《左傳·莊公十年》
鐵衣冷難着。——唐· 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天下事有難易乎。——清· 彭端淑《爲學一首示子侄》
餘you*女書,家貧難致。——清· 袁枚《黃生借書說》
(2) 使感到困難 [put sb.into a difficult position]
今不行禮於衛,而藩其君舍以難之。——《左傳》
(3) 通“戁”。
(4) 恐懼 [dread;fear]
故君子恭而不難。——《荀子·君道》。注:“難讀爲戁,懼也。”
(5) 敬 [respect]
不戢不難,受福不那。——《詩·小雅·桑扈》
難
難 nán
〈名词〉
通“攤”。驅除疫鬼之祭 [sacrificial rites for get rid of bogy]
命有司大難。——《禮記·月令》
難
難 nán
〈後綴〉
(1) 現常作後綴加在詞或詞組後構成新的名詞,構成某種存在較大困難的事 [difficult]。
如:賣棉難;乘車難;買菜難
(2) 另見 nàn
難 ㄋㄢˊ nán
〈形容词〉
不容易、艱困。
如:「難關」、「這個問題很難。」
《論語·子路》:「為君難,為臣亦不易。」
〈副词〉
不容易、艱難。
如:「難辦」、「難處」、「難學」。
《文選·干寶·晉紀總論》:「基廣則難傾,根深則難拔。」
不好、不可、不能。
如:「難看」、「難吃」、「難聞」、「難聽」、「難言之隱」、「難保無事」。
《戰國策·中山策》:「且張登之為人也,善以微計薦中山之君久矣,難信以為利。」
唐·高誘·注:「不可信其言以為己利也。」
〈動〉
陷、困住。
如:「他們用計難住他,讓他走不開。」
《左傳·哀公十二年》:「今吳不行禮於衛,而藩其君舍以難之。」
難 ㄋㄢˋ nàn
〈名词〉
災禍。
如:「災難」、「海難」、「多災多難」、「大難臨頭」。
《左傳·桓公六年》:「君姑脩政,而親兄弟之國,庶免於難。」
仇敵。
《戰國策·秦策一》:「臣聞天下,陰燕陽魏,連荊固齊,收餘韓成,從將西南,以與秦為難。」
《史記·卷七○·張儀傳》:「楚嘗與秦構難,戰於漢中。」
叛亂。
如:「發難」、「兵難」。
《公羊傳·隱公四年》:「請作難。」
〈形容词〉
遭遇災難的。
如:「難民」、「難胞」。
〈動〉
質問、責備。
如:「非難」、「問難」、「責難」。
《左傳·隱公元年》:「不言出奔,難之也。」
辯駁、辯論。
《史記·卷八一·廉頗藺相如傳》:「嘗與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難也,然不謂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