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垢纳污
亦作“ 含垢纳污 ”。忍受耻辱,宽容污秽。语本《左传·宣公十五年》:“川泽纳污……国君含垢。” 宋 苏轼 《辩试馆职策问札子》之二:“及事 神宗 ,蒙召对访问,退而上书数万言,大抵皆劝 神宗 忠恕仁厚,含垢纳污,屈己以裕人也。” 清 昭槤 《啸亭杂录·汪参军》:“惟知含垢纳污,以博一时虚誉。”
垢:耻辱;污:污蔑。容忍耻辱和污蔑。指气度大,能包容一切。含垢纳污是成语。
包含塵垢,容納汙物。
語出左傳.宣公十五年:「諺曰:『高下在心,川澤納汙,山藪藏疾,瑾瑜匿瑕,國君含垢。』」指國君有容忍恥辱的度量。宋.蘇軾.辯試館職策問劄子二首之二:「退而上書數萬言,大抵皆勸神宗忠恕仁厚,含垢納汙,屈己以裕人也。」後比喻包庇壞人壞事。如:「不正當的娛樂場所,往往含垢納汙,成為罪犯淵藪。」亦作「納垢藏汙」、「含垢藏疾」、「藏垢納汙」、「藏垢懷恥」、「藏汙納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