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组词 > 正文

    一国三公

    详细解释

一国之中有三个主公。比喻令出多门,事权不一。《左传·僖公五年》:“孤裘尨茸,一国三公,吾谁适从?” 唐 刘知几 《史通·忤时》:“十羊九牧,其令难行;一国三公,适从何在?”《资治通鉴·东昏侯永元元年》:“一国三公犹不堪,况六贵同朝,势必相图,乱相作矣。” 蔡东藩 许廑父 《民国通俗演义》第七四回:“武夫当道势汹汹,一国三公谁适从。”

公:古代诸侯国君的通称。一个国家有三个主持政事的人。比喻事权不统一,使人不知道听谁的话好。

一国三公出处

《左传·僖公五年》:“一国三公,吾谁适从?”

使用例句

武夫当道势汹汹,一国三公谁适从。

一国三公是成语。

国语词典

一國三公 (yī guó sān gōng)

春秋時晉獻公命士蒍為重耳和夷吾築城,士蒍敬守君命,但為免除後患,只得草率完工,賦詩:「孤裘尨茸,一國三公,吾誰適從。」典出左傳.僖公五年。後比喻政令出於多門,事權不統一,使人無所適從。

唐.劉子元.上蕭至忠論史書:「十羊九牧,其命難行,一國三公,適從安在?」

上一位
邋遢货

下一位
刀刀见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