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艺名。始于 清 乾隆 时,为从征 金川 的 文小槎 所创小段曲,用于单弦开始前演唱,初流行于北方。内容多为抒情、写景或滑稽嘲弄。唱时用八角鼓,故又名八角鼓曲。 清 崇彝 《道咸以来朝野杂记》:“ 文小槎 者,外火器营人,曾从征西域及大、小两 金川 ,奏凯归途,自製马上曲,即今八角鼓中所唱之单弦杂排子,及岔曲之祖也。其先本曰小槎曲,减称为槎曲,后讹为岔曲。”
国语词典
岔曲
清乾隆年間的一種曲藝。其曲調由高腔劇種中的脆白發展而成,普通為八角鼓曲的前奏曲。內容多為抒情或歌詠風花雪月四時的景象。後來岔曲逐漸與民歌、小曲合流,形成單弦牌子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