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指简片散失。后泛指书本有缺页或文字有脱漏。《汉书·艺文志》:“ 刘向 以中古文校 欧阳 、 大小夏侯 三家经文,《酒誥》脱简一,《召誥》脱简二。率简二十五字者,脱亦二十五字,简二十二字者,脱亦二十二字。”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补遗·列朝·承天大志》:“比进呈乙览,上以卷中脱简,不復叙劳。” 清 俞樾 《古书疑义举例·简策错乱例》:“按《易》穷则变二十字,以上下文法言之,殊为不伦。疑《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乃上篇‘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以下之脱简。”
国语词典
脫簡
古書刻在竹簡上,竹簡有時會缺漏遺失,稱為「脫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