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飘西荡
(1).谓不固定,没有着落。 明 无名氏 《苏九淫奔》第一折:“小子姓 唐 名 国相 ……去 汴梁 买马,不想东飘西荡,将本钱尽行折了。”《隋唐演义》第五一回:“今日弄得东飘西荡,子不认母,节不成节,乐不成乐,自貽伊戚如此。” 周立波 《山乡巨变》上一:“他自己连茅屋都没得住的,东飘西荡,你到哪里去找他。”
(2).谓无定向地漂浮。 巴金 《家》二八:“两个人连忙用力把船稳住,但是船依旧东飘西荡。”
指不固定,没有着落。也指无定向地漂浮。东飘西荡是成语。
四處飄泊不定。比喻生活不安定。
孤本元明雜劇.蘇九淫奔.第一折:「小子姓唐名國相……去汴梁買馬。不想東飄西蕩,將本錢盡行折了。」 隋唐演義.第五十一回:「今日弄得東飄西蕩,子不認母,節不成節,樂不成樂,自貽伊戚如此。」